1.国内生产总值
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6.4%,全年GDP增速6.6%,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6.8%、6.7%和6.5%,季度来看GDP增速逐渐下滑。结构上继续优化,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消费的贡献大幅提高,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5.8%和60.1%,较上年变化-0.9、-0.5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从最终需求看,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2%、32.4%和-8.6%,分别拉动GDP5.0、2.1和-0.6个百分点。
2.采购经理指数(PMI)
2018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4%,跌破荣枯线,为2016年7月以来首次,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微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8.4%和48.6%,分别比上月下降0.7和0.6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以下。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方面,2018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
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方面,2018年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延续扩张态势,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3.价格指数
2018年12月CPI同比上涨1.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低于预期的2.1%。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其中,食品同比上涨2.5%,与上月持平;非食品价格同比1.7%,较上月回落0.4%。CPI超预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
2018年12月PPI同比0.9%,较上月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创两年以来新低,通缩风险加剧。从结构看,石油工业相关产业链以及黑色系价格下跌是PPI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受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9%和7.6%,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5.4和4.3个百分点。
4.社会融资规模
2018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9万亿元,较预期多增0.29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社融存量持续下行,12月社融同比9.8%,较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下滑,再创历史新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仍为支撑社融增速主力,表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500亿元;由于年末非标集中到期,表外融资延续缩减态势且幅度扩大,拖累社融;表外同比减少5252亿元。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汇票新增额分别为-2244亿元、-509亿元、1024亿元,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加-2845亿元、-2754亿元和347亿元。伴随前期多项支持企业债券融资措施效果有所体现、信用债市信心修复、市场利率下行,1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新增3703亿元,同比多增3360亿元。
5.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局根据统计执法检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结果对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下调修订,对2017年、2018年12月数据进行向下调整,使得2018年12月单月数据较为异常。12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53.4%,比11月当月同比下降61.2个百分点。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5.9%,与1-11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基建(含水电燃气)投资同比2.0%,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9.5%,与上月持平,此前连续8个月回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1%;地产投资同比9.5%,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
6.社会零售消费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