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方制造业PMI
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0%,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处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从行业来看,食品、纺织服装服饰、医药等制造业PMI位于相对较高水平运行。高耗能行业PMI降至48.4%,其中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制造业PMI均小于50%,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保持扩张,但活跃度有所减弱。
2.价格指数
11月物价水平整体温和可控,CPI同比增长2.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项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从上月的3.3%降至2.5%,回落0.8个百分点;非食品项同比增长2.1%,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低于过去五年历史平均水平。
11月PPI同比增长2.7%,同比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PPI加速下滑。环比看,11月P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为今年5月以来首次转负。
3.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0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78432亿元,同比增长8.7%。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带动投资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上涨延续,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是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基建投资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PPP监管趋严加之融资困难限制基建发力。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政治局会议上要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相关支持政策频出,专项债发行加快,基建资金将陆续到位,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均有提升,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较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原因,主要在于汽车销售的萎缩。11月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0%,降幅较10月扩大3.7个百分点。11月电商促销对家具家电销售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月增速为12.5%,较上月回升7.7个百分点。当前显示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这有可能成为压制2019年消费的重要因素。
5.社会融资规模
11月央行公布的社融同比增速由10.2%降为9.9%,延续下行态势。广义社融增速的测算有一些差异,但整体走势趋于一致。企业债券融资及ABS放量边际支撑本月社融数据的增长,但低迷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决定了社融下行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实体融资需求低迷,银行层面“扩信用”传导机制有待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