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数据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5.6%;环比增长0.30%。从结构来看,采矿业、制造业累计同比涨幅均出现收窄,公用事业累计同比涨幅持平。同时,河南等地的极端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以及受气候和减碳影响电力供应不足等,均直接对工业生产产生冲击。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533亿元,同比增长10.3%,比1-6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3%;7月份环比增长0.18%。分领域看,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比1-6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3%,比1-6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7%,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三大分项均下行,前期支撑经济的地产、制造业走弱,基建则进一步下滑,对投资构成显著拖累,主因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持续较慢,同时7月进入施工淡季,叠加疫情和洪灾影响,基建相对更弱。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6月份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6%;环比下降0.13%。消费修复速度放缓。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疫情,限制了消费场景,同时,疫情的反复也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降低消费意愿。二是河南等地出现强降雨,影响到人们消费。
7月份,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项同比下降3.7%,肉价仍是主要拖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但黑色及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小幅下降,显示大宗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
7月新增社融规模1.06万亿元,同比较上月下行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拖项。7月社融数据远低预期,一是政策重回严监管的主线,重点落在防范地方和企业债务规模快速扩张上;二是大宗商品涨价的成本压力使企业不急于扩大产能,而是更趋于观望状态;三是今年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后移。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657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18142亿元,同比增长8.1%,较6月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627亿元。货物出口有所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外需持续修复,7月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维持高景气度;二是海外疫情反复,相关产品需求收缩速度放缓,拉长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节奏。
二、政策动态
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有效应对新挑战,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要求,要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落实好既定的减税降费举措,遏制乱收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好降准资金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加强政策协调和解读,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8月17日,国家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三、产业发展聚焦
8月10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联盟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扩大业务规模,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连锁商超、城乡配送、综合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服务、冷链物流等领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骨干企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商贸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
8月11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发布的《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因地制宜、按需施策,稳妥推进智慧商圈建设。有条件的城市可开展智慧商圈建设试点示范,加强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对于交通组织,征求意见稿提出,城市商圈要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流。加强商圈停车场设施建设,提高大型商业网点停车设施配置标准,鼓励各类商业设施开发地下停车场、立体式停车场,推广智能停车引导系统。商圈内有条件的停车场应设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8月23日,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金融支持力度总体稳定,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做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工作。
8月23日,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近日被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间,五部委将对入围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北京市财政已形成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并将研究推出本市燃料电池汽车车辆购置补贴。
8月25日,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摆在节能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其中在工业领域,深入推进煤电、钢铁、有色等行业节能降碳工艺革新,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在交通运输领域,打造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此外,还要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新一代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自主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各类金融资本支持交通运输新基建项目。据悉,后续还将共同出台《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全面系统部署未来5至15年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任务,将开展自动驾驶、智能航运先导示范,加快前沿技术的试点应用。
参考:中银证券、南京证券等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