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数据
2019年,7月制造业 PMI 为 49.7%,较上月下滑 0.3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低于荣枯线。新订单指数为 49.8%,较上月回升 0.2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低于荣枯线。进口指数 47.4%,较上月回升 0.6 个百分点。7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6.9%,较上月回升 0.6 个百分点,与贸易摩擦美方对华豁免 110 种商品的关税等有关。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 48.0%和 47.0%,较上月回落 0.2 和 1.1 个百分点,均低于荣枯线,库存整体收缩。由于需求不强且价格有回落压力,主动补库存动力不足。大型企业 PMI 为 50.7%,比上月回升 0.8 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上方。中、小型企业 PMI 为 48.7%和 48.2%,分别较上月回落 0.4 和 0.1 个百分点。从新订单指数看,大型企业回升,中型企业持平,小型企业下滑。大企业景气度回升,中小企业景气度下滑。
2019年,7 月 CPI 同比2.8%,较上月提高 0.1 个百分点;环比 0.4%,强于季节性。其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同比分别为 9.1%和 1.3%,结构性通胀特征明显。7 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连续第三个月持平于1.6%低位,整体通胀形势稳定。7 月 PPI 同比-0.3%,环比-0.2%,同比时隔三年之后再度落入负区间。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7 月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油加工价格明显回落,环比分别为-5.4%和-2.4%。未来,PPI将进一步通缩,企业盈利承压,民企和中小企业经营问题增加凸显。
2019年,1-7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7%,较 1-6 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连续 3 个月下滑,制造业增速略回升但仍低迷不振,基建增速下滑。从当月增速看,7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5.1%,较 6 月下滑 1.2 个百分点。1-7 月基建投资同比 2.9%,较 1-6 月下滑 0.1 个百分点;1-7 月房地产投资同比 10.6%,较 1-6 月下滑 0.3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回落,但仍是投资最主要的支撑力量;1-7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 3.3%,较1-6 月回升 0.3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回升但仍低迷。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5.4%,较 1-6 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当前社融增速见顶回落,宽信用政策效果不彰,且受外需疲软、地产融资形势严峻、土地财政大幅下降和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等因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资短期难起。
2019年,7 月社零消费名义增速 7.6%,较 6 月下滑 2.2 个百分点,实际增速 5.7%,较 6 月下滑 2.2 个百分点。7 月多省市“国六”标准政策实施,消费需求的提前透支拖累7月国内销量增速。汽车消费同比-2.6%,较 6 月大幅下滑 19.8 个百分点。剔除汽车的消费后同比增长 8.8%,与上月基本持平,但升级类消费增速下行、必需品消费增速上升的消费结构仍反映出消费疲软。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为 9.4%和-1.6%,分别较上月大幅下滑 13.1 和9.4 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销售低迷影响,7 月地产相关行业消费有所下滑;必需品消费增速稳中有升,粮油食品和饮料增速分别为 9.9%和 9.7%,分别较上月上升 0.1 和 0.6 个百分点。
2019年,7 月新增社融规模 10100 亿元,同比减少 2103 亿元;存量社融增速 10.7%,较 6 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 10600 亿元,大幅少增 3900 亿元,创 2018 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表内融资方面,人民币贷款成为社融增长最大拖累。新增人民币贷款 8086 亿元,同比少增4775 亿元。表外融资方面,非标走弱未来进一步承压。7 月表外融资大幅萎缩 6226 亿元,同比多减 1327 亿元,主要受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下降影响。其他融资方面,专项债融资继续发力但独木难支。新增信贷看,企业贷款占比大幅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依然偏低,居民贷款占比小幅提升,非银贷款占比上升。7 月 M2 同比增速 8.1%,比 6 月环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企业存款大幅回落,削弱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央行终结此前连续 3 个月的货币净投放,央行全口径回笼资金 5631 亿元,企业存款大幅回落。7 月 M1 同比增速 3.1%,环比下降 1.3 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销售影响企业交易性现金需求有所下滑。
7 月中国出口增速 3.3%,较 6 月回升 4.6 个百分点。分国别和地区看,7 月中国对美出口降幅小幅缩窄,对欧盟及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上升,对日本、中国香港出口增速下滑。中国对美出口略改善在于G20大阪峰会后,美方对华110种产品豁免关税。中国对非美国家和地区出口回升与出口转移有关。7 月中国进口增速-5.6%,较6 月回升 1.8 个百分点。分进口产品看,7 月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分别为 10.3%和 9%,分别较上月上升 16.4 和 3.5 个百分点。展望未来,虽然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制约出口。
二、监管政策动态
7月23日,上海金融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海金融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包括23条具体措施,涵盖完善专业化的审判机制、健全证券群体性诉讼机制、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强化证券侵权责任落实等多个方面。
7 月 29 日,从发改委官网获悉,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2019 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要点》指出,要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渠道,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综合运用各类降杠杆措施。
8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一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二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通过优化供给和增强竞争改善金融服务。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8 月 5 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就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有关情况表示,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布局范围涵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涉及农村和小微等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工作。在区域协调发展领域上,人民银行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包括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等。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 两轨合一轨 ,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
8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日前,证监会起草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自8月23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若干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分拆试点条件。对拟分拆上市公司设置盈利门槛、限制拆出资产的规模,保障上市公司留有足够的业务和资产支持其独立上市地位;要求拟分拆上市公司达到规范运作标准、分拆后母子公司均符合“三分开两独立”要求。二是规范分拆上市流程。上市公司分拆应按照重大资产重组的规定充分披露信息,履行股东大会特别决议程序,分拆后子公司发行上市应遵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重组上市的有关规定。三是加强对分拆上市行为的监管。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将依法追究违法违规责任;强化中介机构职责,由财务顾问对上市公司分拆后的上市地位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持续督导。
三、产业发展聚焦
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起草的长江保护法,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这部重要法律计划在今年底之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部法律将通过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鼓励技术创新,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将为环境企业带来众多商业机会。
山东省 8 月 1 日下发《关于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吸引京津转出企业、优势资本、先进模式来山东落户,努力打造京津转移高端产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第一目的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是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进一步简化平台。二是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三是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夯实新业态成长基础。五是切实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清理规范地方性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的通知》,今年年底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免收通行费的地方性车辆范围将有所改变,各地都不能出台地方性通行费减免政策。
8 月15 日,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到2025 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通知》提出,到2020 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到2025 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到2035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通知》要求,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提升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提升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加强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
8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赋予深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答有关“城市群”的问题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所在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一步,会研究提出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举措。
随着我国交通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应用大数据及智能网联技术助力智慧交通建设成为大势所趋。近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数据链”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网络化的传输体系和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wind咨询、民生银行研究院、恒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