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政策

当前位置:行业与政策

战略观察第四十一期

2021-05-31 15:43:18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宏观经济数据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月下滑4.3个百分点,主因去年同期工业复工复产加速导致基数较高;两年平均增长6.8%,比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2%。工业生产仍维持扩张但边际动能放缓向常态回归,同时3月以来的环保限产升级也对工业生产提速造成一定制约。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804亿元,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4月份环比增长1.49%。分领域看,1-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4%,两年平均增长2.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8%,两年平均下降0.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6%,两年平均增长8.4%。4月固定资产投资仍延续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修复势头。从三大领域来看,4月制造业投资修复明显加快,房地产投资韧性凸显,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低位平稳状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4.3%;环比增长0.32%。社零增速下滑主要受基数抬升影响,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当月社零向上修复动能有所减弱,归因于部分受到补偿性消费提振,3月社零大幅反弹,4月这一因素已然消退,同时也反映疫情冲击导致的就业质量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

4月份,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3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物价继续呈现“食品通胀回落、非食品通胀上升”的特点,拉动CPI上行的动力转向输入性的大宗商品通胀。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涨幅比3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4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3月份扩大2.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4月PPI涨幅创三年半以来的新高,一是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二是国内经济逐步恢复,需求逐步改善;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的影响。

4月份,新增社融1.85万亿元,低于预期(2.29万亿元)和去年同期(3.10万亿元),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的1.67万亿元。社融规模存量29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3月回落0.64个百分点;前4个月新增社融累计规模12.09万亿元,同比减少14.75%,降幅较前3个月降幅扩大7.18个百分点。社融存量和累计新增社融增速有所回落。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增量收缩以及表外融资减少是4月社融表现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1492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出口17128亿元,同比增长22.2%;进口14363亿元,同比增长32.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765亿元。4月出口继续强劲的主因包括:一是国外疫情趋严导致生产受到限制,刺激了我国医疗物资的出口;二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总体外需对出口的支撑仍在;三是产品价格的走高也提高了出口金额的增长。总体来看,全球疫情高发期带动的出口替代仍将持续,主要经济体复苏,带动需求的提振作用仍在。


二、政策动态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会议强调,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建设。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要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总理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精准调控要求,针对市场变化,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一是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双向调节。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对生铁及废钢等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增加国内市场供应。着力调结构,抑制高耗能项目。增加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出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障。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三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政策,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手续。实施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落实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会议指出,金融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信贷政策精准适应市场主体需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实效。会议要求,金融系统要坚持大局意识,坚持稳字当头,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把握好度,不搞急转弯。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一是进一步服务好实体经济,二是坚决防控金融风险,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三、产业发展聚焦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于7月1日正式生效,绿色债券募投项目以风电、光伏、水电、绿色建筑、轨道交通等绿色低碳项目为主。相较2019版目录,本次目录在参考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级分类,并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和节能环保行业常用统计分类方式保持了一致。此外,删除燃煤、传统能源等内容,新增CCUS目录。相较于2015版目录,本次目录调整分类方式,新增绿色服务大类,增加有关绿色农业、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

5月7日,中物联发布4月份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为111.0点,比上月上升0.6个点。从9个分项指数看,仅有总业务量指数有所回落,农村业务量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实载率指数、满意率指数、人员指数、成本指数、履约率指数、库存周转指数均有所上升。

全国多地水泥企业即将迎来夏季错峰生产,部分地区积极推动夏季错峰生产或追加错峰生产的时限。其中,贵州省水泥协会要求,二季度,在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要求错峰生产的基础上错峰停窑时间延长10天。华东地区为应对传统高温雨季带来的市场需求收窄等问题,积极推动水泥企业在梅雨高温季节错峰停窑15-20天。

5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土地闲置费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有关征管事项的公告》宣布自2021年7月1日起,住建部等部门负责征收的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城镇垃圾处理费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未按时缴纳的,由税务部门出具催缴通知,并通过涉税渠道及时追缴。垃圾处理费由税务部门征收将大幅提高垃圾处理收费的规范性,保障收缴率,解决垃圾处理付费痛点,实现向C端B端收费的加速转变,商业模式迎变革。

5月17日,证监会官网公告准予9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注册,这标志着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试点工作又迈出重要一步,即将进入基金公开发售阶段。9支基金主要覆盖收费公路、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水务治理及垃圾处理等领域,资产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等重点区域。其中,收费公路项目收益水平较好,但道路车流量的大小问题将会影响现金流,带来收益的波动;同时,基金存续期限和项目特许经营权不匹配的问题也会提高项目风险。产业园区项目收益则更易受到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影响,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建设项目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租金;此外,园区的出租率和入户率也会影响收益,仓储物流项目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更加稳定的收益。水务治理和垃圾处理则符合当下国家环境政策,“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环境上下游项目的发展。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了《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主要事项包括:一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二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三是《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施行。

5月18日,中国石化旗下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经评估,该站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消站内电力消费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成为我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据了解,中国石化将在“十四五”期间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布局建设160座光伏发电站。光伏行业5月排产边际改善,全球全年预测160GW-180GW,同比增长30%;预计未来5至10年年均增长20%,成长性明确。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实施意见》推出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基建短板填补,推动行业向高品类充电桩建设(快充/N2G等)及高质量运营转型,加速尾部设备和运营商出清,头部企业将享受新能源保有量增长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红利。


参考:南京证券等公开资料